回复 汤镇宗 : ”
回复 何曼婷: 这部《日产精品区至六区》
回复 胡海泉 : 关于《流浪地球》尬情/杠情的硬核向解读——写给那些看不懂剧情的亲人们及挑刺剧情的杠人们现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本来不想写这个了,原因(及反转)有这么几点:(1)中文环境下,胜过本人的达人达见已经有很多了(but,对于亲人们来说,要做一点或很多功课来找这些达人达见);(2)没时间再耽误在不务正业上了,而自己的那堆破事儿属于学术层面的儿童、语言和文字,跟目前要写的不搭界(but,我正在做的是“对外汉文化传播”,也属于语言文字范畴)。那为什么是我来写?打算怎么写?(1)我跟大刘有点频道同步,认可他站在纪元时间纬度上对于人类文明的思考——正好,语言文字也是微纪元时间维度上的人类文明;(2)本人理科出身,懵懂也写点文科文字,好奇心猎奇心学习力目前都还有点,大概可以从科幻硬核的层面解答大家对于剧情的问题;(3)主要写剧情解读,而且最终目的是给外国友人写剧情解读,所以只打算解读杠精问题和尬情问题,而且最终是为译成英文备提纲所用;(4)其中,必然有很多观点来自此前的达人达见,但因为精力问题,就不一一溯源致谢了。下面开工,按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尬情/杠情疑问来依次Q/A(大家的任何疑问,尽管提出,但我这边只在自己的重要程度坐标系中取舍是否分列并回答)。Q:为什么地球必须流浪?而不是像《星际穿越》那样飞出去找新落脚点?A:一,我们飞出去也是要回来捞人的,因为地球人口那么多,文明/物种那么多样,归根结底,地球家大业大人口多,不是想飞就飞的单身汉;二,因为要搬家的东西太多,根据多重生态系统理论,地球是我们手头上最大最包容的生态系统,低一个量级的生态系统支撑不了这么多要搬的东西;三,时间紧迫,把地球囫囵个儿开走是个可选的方案,至少可以匹敌《星际穿越》那个跨时空捞人方案。(致谢:电影《星际穿越》;图书《流浪地球》;图书《三体III之死神永生》;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Q:地球刚流浪就被毁得这么冰天雪地,就只会拙劣地模仿《后天》么?A:地球这么大个儿的玩意,不是想跑就能跑的。万有引力和惯性力不是盖的,所以,地球要近日点/远日点地绕太阳几个来回以调整好自传/公转状态。赤道那一圈发动机负责消停自传,南北半球发动机负责推进地球开溜。极昼极夜远日近日来上几轮之后,我们占地表70%的海洋自然是化了又冻、冻了又化。这时的宜居之地就只有地下城了,不过风险就是地核岩浆。(致谢:图书《流浪地球》;中学物理/地理)Q:为什么都有行星发动机了,其他车辆/器具/人们认知还那么弱鸡?A:介绍一下“点燃科技树分支”概念。科技(甚至包括人文)是一个逐渐发展起来的文明之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文明只能决策到底发展这棵科技树的那个枝丫。具体到片子里,资源投入到了能烧石头的聚变/裂变发动机这个枝丫(甚至小叶子)上——反正比老闹腾能源危机的化石燃料靠谱儿哈。其他方面够用就好,所以车辆尽量皮实,外骨骼机甲够用就好,孩子往好养里教,空天防御系统能边跑打通小行星带就够了,宗教文学爱情暂时靠边站,因为时间资源也是宝贵的有限资源之一(致谢:知乎+豆瓣;图书《三体I》)Q:一流浪就危机一大堆,不就是没事找事型的好莱坞商业叙事么?计划这么宏伟,怎么会这么漏洞百出?A:资源都已经投进来点燃“行星发动机”这棵科技树分支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努呀。之前的地壳地幔承载力已经经过可行性论证了,谁知道发动机30年后恰逢火石重启,而且还赶上了地木交汇、引力条件剧变的关口。好歹核心燃烧推进技术没有纰漏,好歹地球还没有被撕裂解体,所以,好歹还是可行的方案之一。(致谢:知乎+豆瓣)Q:为什么片子不安排火种计划胜出?偏要搞个人英雄主义?A:因为火种计划是受制于其他文明的计划——moss只能让所有人一直休眠,被动等待火种的复燃。其他文明要是愿意,可以复活地球文明来当宠物玩会儿,要是不愿意或甚至没有其他文明,那么火种就一直悄无声息地漂浮在广袤宇宙中,最终只能算是墓碑/墓志铭。说的好听是“火种”,说的不好听是“死尘”。在大刘悲观悲悯的尺度下,人类就是卑微的存在,哪有什么英雄主义,能像个爱丽缇凑合活下就谢天谢地了(致谢:图书《三体III之死神永生》;电影《借物少女爱丽缇》)Q:片子刚开始的时候就抽签进地下城,那没抽中签的到底都咋着了?A:片子里有一个从冰面之下直升冰面之上、同时穿插韩子昂捞韩朵朵的镜头,这已经交代了地表水因为极昼极夜近日远日冻了又化、化了又冻的全过程。没抽中签的漂浮在外,等他们自灭得差不多的时候,联合政府再出海来捞一些地下城还能容纳的人口。人是最核心的资源,在不会导致踩踏事件的情况下,能捞还是要尽量捞的。这是细思恐极但大刘用得很多的经典锻子(锻子=锻练人性的桥段子)。(致谢:图书《流浪地球》,图书《三体II之黑暗森林》)Q:我就觉得北京第三区的那些标语、场景又文革又尬,你咋洗地?A:在文明生死存灭的关头,民粹圣母白莲都要靠边站,军事化管理、中央集中计划制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平头百姓/中产技工/高知精英/地球花朵/小鬼管理机构/阎王决策机构,大家可以设身处地地按阶层想象一下自己在那个时候的生活方式——另外,各地区民族的文化仍然会不可避免地通过语言文字印刻于外。(致谢:图书《三体》三部曲)Q:为什么小分队里的那个女生要打坏火石?为什么队长还急眼了?不干就不干了呗,至于来这一出么?A:(可以等等128min的先行剧场版升级成168min的加长剧场版)因为火石要靠电池保鲜,队员们也要靠电池保暖,由于车载改步行,所以电池给养不足了,已经有个队员因此被冻死,而队长在坚持保火石不保队员。此外,灌入岩浆的杭州地下城是队长的家,所以才有“老婆孩子都白死了”的说法。依旧是大刘惯用的经典锻子。包括之前的刘培强为什么保姥爷不保媳妇——那个支线也不只是媳妇生病那么简单,而是他们两个出现了投共投国的方向性的抉择分歧(致谢:知乎+豆瓣;图书《流浪地球》;图书《平凡的世界》)Q:为什么他们后来上的那个运载车有个紧张兮兮的李一一?A:(可以等等128min的先行剧场版升级成168min的加长剧场版)因为白衣李一一代表高知,黑衣军人和红衣下狗代表民科,而当时大批民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表示,那些高知是受上层指示来设这个流浪地球的局以便实现军事化集权阴谋,自然,身为高知的李一一要紧张兮兮地拔枪相向了(致谢:知乎+豆瓣;图书《流浪地球》)Q:为什么片子不敢拍反抗军放逐政府军决策层做冰棍儿玩?甚而,为啥只敢拍《1942》而不敢拍《1962》?A:民粹口水,白莲圣母,民主专制,姓社姓资,这些好多人为之上窜下跳的东西,其实并不在大刘等人的眼睛里。大刘就像葛优、泰勒甚至佛祖,他眼里聚焦的东西比这些要远很多,他思考的习惯一向是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高度出发的。具体到小破球这个片子,大刘表达的是人作为整体在危机之下的各种反应,所以片子里明显可以看出白衣知识分子、黑衣军人、红衣技工、棕衣平民乃至无形决策层这样的脸谱化表达,这代表了大刘对于社会分层的态度,对于文科、理科、工科的表达,所有这些存在都是社会组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存在谁贵谁贱谁更伟光正的区分。这也是片子最后所有人物出场谢幕的寓意,即便雷佳音这样的倒爷也是“人”这个文明表达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他们也理应得到同等的祝福和尊重。(致谢:电影《1942》;电影《大腕》;大刘作品)Q:为什么非得那么大个空间站当引火物?A:高知阶层已经算到了地球上的折腾终究是折腾,点不着木星的。Moss的算法也很明确,火种计划高于一切,不可能断掉人类文明最后的念想。大刘喜欢的经典锻子再度登场,保大人还是保孩子?保目前还有人的小破球?还是保近无再醒之日的文明墓碑?只有配备燃料的整个空间站的爆炸当量才够点燃木星,这个选择的唯一性等同于万年炎帝号撞入太阳制造全频段阻塞干扰来平衡地球的第x次世界大战(致谢:图书《全频段阻塞干扰》;图书《三体》三部曲》Q:韩朵朵呼唤大家回来的那段演说那么尬?没得洗吧?A:一个上初二的14岁女孩,在当时那个把孩子往好养里教的情景下。我们家闺女能说成这样,已经超水平发挥了。所谓,苦难的孩子长得快,也不能14岁就成老练的政治演说家吧。前后都把关键字“希望”扣得这么好,地球流浪不就是因为/还有/还靠这帮十三四岁、经常和我们尬聊的x0后么。(致谢:图书《地火》)Q:影片逻辑错误一大堆,为什么不修地铁运火石?为什么不提前做备件冗余置换?为什么...?A:解释一下“硬核科幻”概念,讨论一下“民科”和“识字识堵了的博士高知”。Hardcore Sci-Fi=硬核科幻,Hardcore硬核这个词的分量很重。个人理解(也认为大刘也如此实践),所谓Hardcore并不是为了装高冷、甩公式、在文科生面前秀理科生的优越感,而是我们的每一个“幻想”的点子都有“科学”的基石,这样的科幻才是硬硬的科幻,不怕怼、不怕踩的科幻。大刘本身是科学家的底子,但是又喜欢遥望星空,所以在自身学习进步的同时开始了胡思乱想,这些思想一旦落于笔下,既浪漫勾人,又为科学的前进指明了方向(当然,还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大刘胡思乱想的太多,所以科学的数理考试没时间骗个及格,于是博士高知之路戛然而止^_^)。那些评价片子逻辑不通的同学应该大概率没有匹敌于大刘的学习力,大刘的场景设置已经考虑到了各种肉眼可见的现有科学解决方案并一一加以堵死,他设置的场景就是为了把人性放在一个目前科学无法解决的熔炉里锻烤——这是典型的文学价值所在。同时,大刘也颇具“民科”作风,我们很容易就怼大刘是民间科学家,说他对于真正的科学一无所知,他设置的两难场景在现有的科学条件下分分钟搞定——嗯,一个大概率可以成立的结论是,大刘对于现有的科学应该比大多数人了解得更多、学习得更深,所以,所谓的“逻辑错误一大堆”大概率是我们自己对于现在的科学并没有那么了解——同志们,革命尚未成功,赶紧好好学习!此外,像大刘这样的“民科”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博士高知确实很容易只关注自己的一毛三分地,很容易识字识堵了,要是能被大刘这样的胡思乱想开点脑洞,还是有可能在科学的现有钢板上譬如蝼蚁地钻个小孔什么的。(致谢:中小学教育)+++++++++++++++Q:凭什么那些小鲜肉男女主就是死不了?这不就是毫无逻辑可言的主角光环、个人英雄主义么?A:介绍一下“冰山理论”和“聚光灯概念”。庸庸个体眼前看到的,是整个人类学、社会学的一个表相,宛如冰山上的一个尖顶,冰山下的主体只有高知能看到,而且只有良知+高知才能修正底层代码来调谐表相。个体很容易就死了,但冰山之下有很多同样志向的个体,电影/小说无非是沧浪之水千丈只取一瓢饮而已。男女主角必须自带光环,因为所有的底层代码都要聚光到他们身上,才会通过表象折射出内在的一些东西。所谓见微而知著,我们要学习眼里能见到这个”微“,还要学习心里能知道这个“著”。一会这个死,一会那个死,天南海北地死一个遍,我们就被晃晕了,啥也看不见了(致谢:电影《黑客帝国》系列)Q:就看见一堆中国人在大屏幕上晃悠,这不就是虽远必诛的大中华主义么?A:真是对不起,穷则独善其身,中国人拍给中国人看的片子,只好中国人多用点了。不过,好歹片子一直再强调”饱和救援概念“,全球各地的各色人种/人等也没闲着,而且地表上的中国人做的还一直是无用功哈,本质上是对中国人的高级黑哈。小分队的火石没用上,男主的点木星没用上,女主的号召也没啥用,人家该躲地下城的早躲进去了。说到底就是吴京一个人是大特写——不过这是吴京自己花钱买的露脸,没办法,谁让当时招标这个大特写时流标了呀,让吴京捡漏了。此外,大刘和片子都不在乎谁点亮了发动机,只要地球跑了,啥黄种子黑种子白种子都得带上,谁知道哪颗种子能最后开出花呢?Q:你们这么吹爆,回头168min的加长剧场版就是坨翔,你负责呀?A:这个只能等等128min的先行剧场版升级成168min的加长剧场版,再说啦。很有可能,168min的加长版甚至不如128min的现行版。因为捉襟见肘的创作人员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可能都已经剪进来了,君不见,英文字轨已经是一坨翔了么?就是那么没钱、没时间或没本事针对外国友人调整字轨以优化语用效果呀!而且其他的桥段大概率还没做呢,强行剪进来再圈钱,那不就是一坨混合味的翔么?!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资源调度,主创选择了先点亮了小破球先行版。总而言之,我会看&看完再说,而且我没法负责哈。Q:凭什么《小猪佩琦过大年》就是圈钱,小破球就是情怀之作?人家都是电影创作,你凭什么双标?A:介绍一下“成熟重电影工业”概念。一个成熟而基础的工业会流程细化,恨不得一根收音机电线的每一节都交给专门的流水线/工厂来做。尺度慢慢放大,可以自然想见,一部电影前前后后得多少条流水线伺候着,这意味着一拍脑袋极极低概率能成功,同理,短工期也不太可能成功。《过大年》是肉眼可见的人月工期,而《小破球》可能官方会出4-5年工期的流水单,我欣赏前者《啥是佩琦》的小聪明,但救地球这种事还得看后者的蠢笨之力。同理,个人看好追光动画,尽管《白蛇》是一坨翔,尽管追光也可能撑不到最后,但好歹只有这么做才能救地球。而且死了就死了吧,反正,大刘的小说里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死人。此外,西方那么成熟的工业也不停地死项目,无数先驱不也不得先变成先烈么(致谢:罗辑思维;图书《乔布斯传》;短片《啥是佩琦》;图书《三体》三部曲)Q:我就要喷小破球是大烂片,你怎么着吧?A:在大数据Moss的勤恳工作下,再小的个体留下的再小的印迹,也都会被留存,并会结合这个个体的轨迹成长画像进行分析,甚至都不用等末日审判,社会这个大脑层面的神经网络分析就给相应的个体分配相应的资源了。另外,不管任何科幻包括实科,都在做基因库种子库表征库的建设和存留,所以,感恩所有这些多样性并祝所有的我们好运。此外,这些文字本意是要英文写在IMDB上的,那边的ID可能更有前述的人过留痕意识,而我们这边的表象依旧是下层庞大冰山的真实表征。IMDB目前评分人数1700+,评论人数100+。这是献给地球的礼物,just do安利(致谢:心理学,计算学,统计学)Q:都破成那样了,你还自觉优越地在这得啵得啵个啥呀?A:小破球不久就会下映,有些东西也很快就会消亡,譬如语言文字、岗位饭碗。但总不能就埋头自己那一堆破事儿吧。孩子在一茬一茬地长,我们还是蹦跶蹦跶,不能让他们就韭菜似的等着被一茬一茬地割。所以这次投入的时间资源算是实践了一下最近看的两本书。视频、语音在沉淀一些东西,现在正在写的文字也在沉淀一些东西,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在这个世界留给孩子们的印迹,这是活的文化文明的印迹(致谢:图书《语言的历史》;图书《普鲁斯特与乌贼 : 阅读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