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于月仙 : 这部电影的整个观感让我感觉像去年的《我不是药神》,《我不是药神》包装成现实主义题材,招摇撞市收割韭菜,同时演员徐峥变成山争哥哥封神了,从小陶虹老公到徐峥导演最后进阶成山争哥哥,徐光头的三连跳完成了原始积累成为新玩家。这部《绿皮书》的气质一样一样的,第一视角从白人开始,铺动机最后机缘巧合成为司机,想想药神也是,男主生活比较丧,经济状况出现危机,最后迫不得己走代购,很难想想奥斯卡最佳影片也这样叙事,更重要的是这种叙事根本就打动不了像我这样的观众,十年前丹尼博伊尔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虽然也用常规的闪回去叙事,但是处处精彩,即使同样的编剧编出的故事,但是我从个人情感上真的是感同身受,而且里面有好几场戏都特别精彩,比如那场拿着签名照追逐的那场戏,这调度的佩服的五体投地,而《绿皮书》我根本就想不起来那场戏能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是将讲阶级差距的冲突带来人和人的改变,并且其中有哭有笑,随便拎出几个就能把本片按在地下摩擦,比如《杀人回忆》小镇警察和首尔警察用彼此处世哲学,最后被剧情推进,在隧道里首尔警察想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结果DNA并不匹配的嫌疑人,最后被宋康昊制止,这种就是带弧光的,而《绿皮书》完全是为了反转而做戏,比如黑人明知道1962年美国南方的种族歧视的严重性还要因为跟旅馆其他的黑人玩不到一块去而去喝酒,大哥你平时不看新闻联播吗,之后因为私通被警察拘留,白人用混夜总会的方式救黑人,最后被黑人鄙视,之后黑人道歉,这个尴尬癌犯的,第二次因为交通又一次进警局,这回黑人用司法的方式救了白人,白人感觉歉意后理解了黑人以及所谓的美国司法,我的天啊,奥斯卡最佳影片就是这样告诉观众,不同人的身份直接的转换吗?还有本片的喜剧元素,通过放大阶层差异,达到喜剧效果,这也不如法语片《触不可及》,也不如很多公路电影里的喜剧桥段,而且旅途中也没有坎啊,都特别容易的过去了,白人写信的时候,跟老婆说车也没坏,我就想车肯定会坏,果不其然坏了,完了白人随便拿水浇一浇就解决了。第三本片表达的大背景,那就是马丁路德金之后的美国种族问题,这里面种种的细节和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在我看来就没什么效果,这样我想起了《阳光姐妹淘》,里面也是弱化那段历史,不宏观只是通过细节展示韩国民主化进程,这我都觉着特别的好,《绿皮书》在很多涉及到这段背景的片段就是糊弄,最后的一场演出,我不知道黑人在56年之后,是第一次再来这里演出还是每年都来,要是每年都来的话,人家不让你在餐厅吃饭,那你应该是知道的。要是第一次来,你最后不演了,那跟你自己标榜的法治,高尚,专业截然相反,即使你想最后通过绿石头说,自己像白人一样有的时候粗鲁不守规矩,说服自己是不是心里好受一点,这也是打脸。当然最后奥斯卡最佳影片,本片的服化道,而且背景还原真的挺好的,尤其是那辆崭新的凯迪拉克真的很漂亮。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不带批判,但是要有足够的诚意,用导演的镜头呈现世界的真实一面,《绿皮书》很明显没有做到这一点,它处处充满了算计,就像《我不是药神》里面的老太太,用电视剧话的面部表情说出假大空的台词,可是这不是真正看不起病的人,是导演按照观众的想象迎合出来的伪真善,即使最后可以走医保渠道买药了,这都连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的边都没碰呢就解决了。《绿皮书》也是想表达美国的种族问题,同样的一场车内讨论触碰灵魂的男人和男人之间的对话,在雨中通过嘶吼的台词完成了种族问题的讨论,你是想告诉我一个叫阿里的男演员借助中国阿里影业的投资,生硬的把并列的双男主的黑人变成男配在通过公关赢得小金人吗?好吧,高晓松是最大赢家。”
回复 张艺兴: 这部《大象传媒18勿秘密入口》图片来自百度图库回到电影里,我在这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除了感叹美国黑人的不易之外,感悟到一个更为重要的道理,即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他人的认同,自己的自我满足感,都在于你自身的价值。没错,也就是说价值决定了你的生活状态。那么电影里的男主角之一,黑人音乐家谢利博士,他的价值是什么呢,或者说他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首先就是他的学识,他受过高等音乐学府的教育,拥有高超的钢琴演奏水平,能够弹奏高难度的古典音乐,给人带来震撼的听觉盛宴。在电影里,导演非常巧妙的表达了谢利的音乐造诣,就是他在台上演奏时,突然把镜头切到了另一位男主角身上,就是那位白人司机托尼,要知道在之前作为意大利后裔的他,是非常鄙视黑人的,哪怕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他还是会把两个招待过黑人地板维修工喝水的杯子给扔掉,因为杯子被黑人喝过之后,他嫌脏。但是随着他在谢利博士的演出中,在侧幕听着谢利的钢琴弹奏,慢慢的被谢利博士的琴声所吸引,内心被音乐的力量所感染,从而由内心里发自对谢利博士的敬佩,一改之前自己对待黑人的看法与态度。
回复 郭晓婷 : 总说奥斯卡分大年小年,大年不用说了:1994 - 阿甘、肖申克、低俗小说、狮子王1998 - 泰坦尼克、心灵捕手2008 - 老无所依、血色将至、赎罪……今年又是一个小年,最佳影片《绿皮书》就是那种人物不多、格局不大、剧情也没有很曲折的小电影,但看的时候感觉非常舒服,在电影院的时候就想着写点什么,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看起来实在是,太好吃了!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变,剧情很简单——1960年代,黑人钢琴家唐·雪利与司机托尼·利普,从纽约出发的一段南部旅程。所谓的《Green Book》就像米其林指南一样,是一本餐厅酒店的旅行书,但评判标准不是好吃,而是——身为黑人,去哪些地方不会遭到驱赶攻击。电影里出现了各种美食,食物也成为人物的一种侧写方式,我找到了片中出现的 8 种料理,想聊聊看看,为什么《绿皮书》是一部绝赞的美食电影?*不含剧透,如果你看过电影再读这篇会更有趣Spaghetti with meatballs 那么就从男主角托尼的身份——纽约底层的意大利裔移民——说起,也算好莱坞的经典人设(《美国往事》《教父》…),街头帮派的彪悍作风、对传统家庭的重视、当然还有惊人的食量(开场就有一场大胃王热狗挑战)。目测 Viggo Mortensen 为了这个角色吃胖了20斤吧,他本人是丹麦美国混血,但片中的意大利口音非常传神。为了呼应托尼的背景身份,电影中出现的第一个有趣的食物,就是肉丸意大利面,这道廉价美味,由纽约的意大利移民于 1920 年代创造。如果你去意大利,多半在菜单上找不到这道菜,肉丸意面之于意大利,就像左宗棠鸡之于中国,是美国标志性的移民食物。Italian sandwich 托尼接下为钢琴家开车的工作,即将踏上两个月的南部之旅,临行前妻子交给他的纸袋里是意式三明治,一个给他,一个给唐。仔细看的话,三明治也是肉丸馅儿的(大概是剩菜吧…),而托尼直接把两份一起吃掉,不愿分享食物的细节,表现出两人在旅程之初互不待见。所谓意大利三明治,其实也是一种美式食物,1903 年由波特兰面包师 Giovanni Amato发明,也被称为潜艇堡,把这种快餐发扬光大的是一家名叫 Pete's Submarines 的小店,后来改名为 Subway 赛百味。Steak & Eggs 这趟旅行的起点是纽约,终点是阿拉巴马,沿途很多场吃饭的戏码,都是在这种非常美式的公路餐厅里拍摄。托尼给妻子的信中特别写到“今天早餐吃了牛排煎蛋”,在不算讲究的美式餐馆里,Steak & Eggs 属于奢侈菜品,这一句隐含的信息就是——老板很有钱,我在外面过得很好。在这间餐厅里,还有一段有趣的对话:唐:你对食物的形容很传神,有想过去当美食评论家吗?托尼:怎么,那很赚钱吗?Whiskey & Pizza 唐第一次出场时说过,他巡演期间每天晚上都要喝一瓶苏格兰威士忌。如果你记得这个情节,会发现当后来他在表演时,当看到钢琴上放着一杯酒,却苦笑一下移开了杯子——他不是那种在舞台上一边喝酒一边弹爵士乐的黑人钢琴师,这是唐一直避免成为的刻板形象。而这也是他感到孤独的原因——如果我不够白也不够黑,那我是什么?这个镜头大概只有几秒钟——唐在阳台上,穿着丝绸睡袍喝威士忌;托尼在床上,穿着内裤吃披萨——两个人的性格、阶层、品味完整地对立呈现出来。影片到这里,两个人还没有吃到一起。Kentucky Fried Chicken 妈呀终于写到炸鸡啦!所有看过《绿皮书》的人,一定都对这一段印象深刻,也是我整部电影最喜欢的片段,两人在旅行中第一次分享食物,通过一个KFC全家桶建立信任和友情。我大艺术家是不吃炸鸡的…这辈子都不会吃真香!炸鸡在黑人文化中称为 soul food,电影里前后出现两次,第一次是路过肯塔基的车上,第二次是北卡罗来纳富豪的晚宴上,两次语境完全不同:托尼是良心安利——wocao 这是我吃过最好的肯德基,我不管你一定要吃!后来有钱人用炸鸡招待唐,却带有明显的歧视意味——诶你不是黑人吗?黑人就应该喜欢吃炸鸡啊!电影里 KFC 的招牌还原度极高。直到1964年之前,KFC 都还没有开始在美国拓展连锁店,所以托尼和唐啃的炸鸡翅,依然是最早期的元祖版肯德基。Stuckey's Stuckey's 是美国高速公路上的连锁便利店,创始于1920年代,最早售卖自家种植的坚果,后来开设 Snack Bar,提供南部风味的零食小点心。两个人坐在路边一边吃零食喝汽水,唐第一次教会托尼,如何用优雅的辞藻给妻子写信。整部电影中最优美的画面就是这里。Orange Bird Bar 巡演最后一站,唐由于被餐厅拒绝入内,终于取消了高级俱乐部的表演,饿肚子的两人找到一间黑人酒吧——Orange Bird,有简单好吃的南方菜和即兴的爵士乐队,饱餐之后的那段钢琴是全片高潮。看到这里,唐之前一直抗拒自己被贴上的身份标签,也在这个小破酒馆里达成和解——我吃炸鸡,我弹爵士乐,可我知道我自己依然是个高贵到死的黑人艺术家!Christmas Dinner 请欣赏一下托尼家的年夜饭——烤蛤蜊、长面包、虾仁沙拉、意面、鸡肉饼、鱿鱼圈……两人终于赶在圣诞节前回到纽约,也回归到整部电影的起点,家庭与美食,永远是意大利人最看重的东西。不过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个结局,虽然温情但略感刻意。如果倒退一点点,唐独自回到公寓,掏出那块 Lucky Stone 放在桌上,影片就此结束,感觉也不错。真正的友情,可以在长途车上一起啃炸鸡,但也没有必要凑热闹一起吃年夜饭。最后说个我发现的彩蛋吧。现实中托尼回到纽约,后来在新泽西有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餐厅——Tony Lip's Italian Restaurant and Pizza,招牌菜是意式肉丸、蛤蜊鱿鱼和意面。这家餐厅今天依然在营业,店里常用的背景音乐,就是唐的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