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在胡波事件之后,王小帅导演会带来怎样的一部电影呢?《地久天长》是一部反思计划生育横跨30多年的时代史诗,影片有几个大的时间背景:“1977/1978年知青返乡”、“计划生育时期”、“跳舞被认为是聚众淫乱的严打”、“90s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工厂大下岗”。个体悲剧在于人如浮萍,只得在不同形态的国家机器下不断被消耗。很多人提到《活着》,或者莫言的《蛙》,然而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期待去看《地久天长》的时候,你会喟叹,如今的时代书写终究还是隔靴搔痒,有着女店员式形而上学的忧愁。那些厚重的宏大叙事只是元素符号,整整三个多小时的编排铺设,却还是落到了两户人家的生死纠葛、虚无缥缈的大团圆。主题先行和人物先行,是创作者的常规思路,成败都于此。这部影片是存在硬伤的,即使导演被观众提问的时候,提到整个剧本都是经过精细打磨,前半程很有成熟之气,而后半程的拖沓将前半段积累的情绪全部消散。另外,导演在他的陈述里在赞扬纵使遭遇一辈子颠沛流离也还是坚强活下去并满怀善意的寻常人。如果一个人打了你,你忍下来了,再打一拳也还可以,然后他叫了一帮人来揍你,你还可以说没关系我原谅你,这不是善意,这是纵容恶意。而且对于人物台词,导演太有表达欲了,他急于抛出金句,所以从耀军和丽云嘴里,我们听到不属于他们的语言:甚至隐在背景的关键人物浩浩有着一大段极度非口语的台词:其次是情节比重的失调。试做影片线索的整理:耀军:丽云:其他人物:过去和现在的交织在前半段是密丝合缝的,增加了影片的阅读性。但情节线也还是有冗余的部分,如果不是群像戏,那宏大叙事中最重要的可能是主线人物视角不能做偏移,围绕着主线人物的支线要有相关性。新建和美玉这条支线,和主线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而茉莉的爱慕和出轨甚至都有些喧宾夺主。特别是最后一个小时内,年老的耀军和丽云坐着飞机回到包头,这段的内容在结构上没有和前面做关联,而显得拖沓冗长,也看到了导演始终在找合适的结束点,找不大到,也就给个大团圆吧。拍全家福那段也是不错的段落,曾经封存的旧照片从柜子下漂出来,想起当年丽云清白文静,两家人相处融洽,这一定格,就成了永远的过去。地久天长,是讲曾经的友谊,讲时代洪流中彼此原谅的人间情感,讲一对夫妻的相濡以沫。PS:刷豆瓣看到了个非常膈应人的宣传方式,这电影为了票房也是做得很绝了!谁特么去电影院花三个小时看这电影泡妞啊!一边叫我们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买票忆往事,一边教无知观众泡妞!?不知道这营销是怎么回事,是《地球最后的夜晚》的错误营销引起的错觉吗?人家好歹也是个爱情片啊,地久天长是泡妹电影吗?!那是不是可以还跟吴秀波合作一波,“谈恋爱吗?计划生育的那种”?!另外留言里一波说我年纪小不懂事的人,我妈当年就跟丽云一样,被迫打掉二胎被迫下岗。我也买了四张票请我父母辈的人去看。看完电影我问我爸感受,他说了一句,当年那个主任来我们家,说是来看看,其实就是来看看孩子有没有打掉,这件事我一辈子不会忘。我很高兴有电影是拍他们这个年代的事,但我觉得对一个事情的直接而真实的面对,要比拍一个虚假的故事削弱批判性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