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秦俊杰 : DC和漫威靠着超级英雄电影,最近10年赚的盆满钵满。可是美漫可不只有有这两家,且不说众多独立漫画,Dark House 就是近些年被忽略的一支力量。说陌生,其实也不是,比如说,《变相怪杰》就是Dark House 的漫画人物。小时候,我不仅看过《变相怪杰》的动画片,金·凯瑞的《变相怪杰》的电影,也让我印象深刻。 《变相怪杰》是DH的典型风格作品,超级英雄都剑走偏锋,神神叨叨,甚至有点疯狂。而他的另一大IP《地狱男爵》, 则延续了《变相怪杰》式的不走寻常路,在国内外都有不少死忠粉。地狱男爵的英文名叫做Hellboy,他的出生就和神话传说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爸爸来自地狱,叫做阿撒兹勒。漫画里介绍,他的爸爸是古巴比伦人的上帝,统治女巫的神,在地狱里的地位不亚于撒旦(圣经概念)。他还有个兄弟,就是所罗门七十二柱魔神里著名的阿斯塔罗斯,但是男主的爸爸在漫画里实际上是没有明说的。但是不管怎样,恶魔、撒旦和所罗门七十二柱魔神都和圣经脱不了干系。撒旦(Satan)曾是上帝座前的天使,后来因骄傲自大妄图与上帝同等,率领三分之一的天使背叛上帝,后被赶出天国;而这反叛耶稣的天使们,又成了所罗门七十二柱魔神,在漫画里,为Hellboy输送源源不断的宿敌。地狱男爵的爸爸是堕落天使,妈妈则是亚瑟王后裔。带着主角光环的地狱男爵,在漫画里被定位为“两条血脉都注定为王”。男爵的妈妈叫做“莎拉·休斯”,是凯尔特神话中亚瑟王的后裔。她的妈妈的祖上是亚瑟王。亚瑟王娶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生下了儿子之后,亚瑟王并不想将王位传给儿子,于是儿子视图君图篡位,二人在剑栏之战中同归于尽。儿子虽然死了,但是儿子的女儿活了下来,于是女儿保存着亚瑟王的血脉传承了下去,直到与魔鬼结合,生下了地狱男爵。真·高帅富的背景啊。 地狱男爵有圣经和凯尔特神话创造出来,漫画中的boss,更是脑洞打开简直成了欧美神话人物集中营。俄罗斯,丹麦,埃及神话里的人物都曾经在《地狱男爵》的故事里出现。比如下面几位,就在电影里出现: 血皇后Nimue的人物原型是湖中仙女。湖中仙女的形象来自于是英格兰及威尔士的本土神话。她们诞生于阿瓦隆湖,人数众多。她们在凯尔特神话里,也和亚瑟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赠送给了亚瑟王湖中剑,更是和亚瑟王的基友,那个时候最伟大的法师谈起了恋爱。Nimue是魔法最强的一位,她的魔法来自梅林。由于梅林一相情愿的爱上了她,再加上她的引诱,梅林的魔法被削弱,被血皇后囚禁在石头中。芭芭雅嘎是俄罗斯传说中的老巫婆,它有一口铁牙,食欲旺盛,但是瘦骨嶙峋,喜欢吃小孩,她住在森林里的一间小屋里,小屋子有一对鸡腿,可以四处走动。 她和地狱男爵的关系亦敌亦友,她现实被地狱男爵打瞎了一只眼睛,于是后来一直跟地狱男孩作对,最后地狱男孩偿还了她一只眼睛,而她也因此帮了地狱男爵好几次。 野猪精在电影里还蛮坏萌,坏萌的,童年想要cosplay人类小孩alice,但是被地狱男爵打回了原型,于是对此愤懑于心;而在漫画里,他其实是棕精灵,来自苏格兰的民间童话。在童话里,棕精灵喜欢和人类住在一起,帮人类做家务,听上去像是国外版的田螺姑娘。不过棕精灵,不喜欢被人类发现,于是他们通常都在晚上活动。在漫画里,野猪精实际上被棕精灵附体,棕精灵被困在了巨人grom退化的身体里,才长了一副野猪的模样。而地狱男爵的故事里,除了上面这些之外,还有爱尔兰的狼人传说,丹麦的巨魔巫医传说,甚至日本的民间传说——拔首,都有涉及;简直是全世界民间传说荟萃地。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地狱男爵的价值观,完全是反高潮的设置。传统的超级英雄是平凡出身,意外成长,然后“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地狱男爵一出生就是男主(真是的,找谁说理去),天赋点数远超普通人类。他反而对自己的能力并不眷恋,希望做的事情是控制和限制自己的能力,甚至不惜切断自己头上的角。emmm,脑回路清奇,但也是另一种酷。这次的电影里就集中的表现了这种反套路。所以如果想看看不太一样的超级英雄,《地狱男爵》还真的蛮推荐的。”
回复 赵英俊: 这部《亚成成品网站源码,亚欧卡1卡二卡三入口》早就期待大刘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但是心里又有一百个不放心,害怕本片像《三体》那样,要么流产,要么拍烂了。(本文有部分剧透)《流浪地球》讲的是不久的近未来,人类发现太阳即将毁灭,于是在科技水平并不很发达,准备并不很充足的情况下,大胆的实施了“流浪地球”计划,在地球表面建造推动器,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故事。我感觉这个设定有点类似“蒸汽朋克”那种,是人类出于某种原因点歪科技树,整体上有一种简陋却又壮观、猎奇的美感,而影片呈现出来的效果,确实达到了这种感觉。混乱的地下城、冰天雪地的地表世界、高耸入云的发动机喷射口、拖着长尾巴的蓝色地球在木星表面掠过......本片展现出的末世奇观,和那些太空歌剧相比还是很有新鲜感的。而小说的影视化改编,出于预算、技术、观众接受度等方面的考虑,肯定要进行一些艺术再加工。看片之前,导演编剧会怎么改编这部小说,会不会改俗改烂,也正是我担心的一点。通常的灾难片、科幻片,最常见也最饱受诟病的,就是主人公的个人英雄主义,或者主人公强行智商掉线,这与大刘作品的风格是完全不搭的,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值得欣慰的是,本片尽最大努力避免了这些槽点。例如:1、李光洁等人饰演的救援小队,忙了半天最终任务失败,是活在台词里的其他小队完成了救援任务。2、吴京和毛子宇航员在太空站意识到AI莫斯“叛逃”,前往主控室阻止AI时,吴京的台词提到了其他舱室爆炸,可能是还有别人也在反抗AI。3、救援队最后提出点燃木星的计划时,联合政府表示以色列团队早就想到了这个方案,但是成功率为零。(后面还把这个结论圆回来了)至于吴京驾驶飞船引燃木星的情节,肯定会引起一些争议,比如是不是太个人主义?是不是太无组织无纪律?是不是太感情用事?大刘的作品一项叙事宏大、技术硬核,不过也要承认他塑造人物是有短板的。大刘作品的世界观,一向是绝对理性、残酷无情,如“黑暗森林”法则、吃人肉等等,少数感情用事的角色如圣母程心,已经被三体粉黑的连渣都不剩了。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就可以看作是“成功版”的程心,他的任性没有毁灭人类,反而拯救了人类。不过“流浪地球”本身就是一项很大胆的计划,预计需要一百代人来完成,而仅仅一两代人的时间,就出现了木星引力这种生死存亡的问题,谁又敢保证接下来的两千多年路程会顺风顺水呢?人性的本质,究竟是理性还是感性?理性和感性,究竟选择哪一个才能拯救人类?大刘和导演各自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其实谁也不知道正确答案,这个问题只能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大刘原著的另一个主题是人性的弱点:内斗、猜忌、愚昧......这个主题表现在原著的以下剧情中:地球流浪后不久,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一些人开始质疑太阳是否真的会毁灭,并且爆发了叛乱,打算夺回“地球飞船”的控制权,回归太阳的怀抱。当叛军们攻陷联合政府基地,将所有“流浪派”政要处决后,全体人类亲眼目睹了太阳的毁灭,才发现冤枉了“流浪派”,随后拨乱反正,重新流浪。这段情节,显然是“十年动乱”对大刘那一代人的影响,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上。也许是因为篇幅原因,也许是题材原因,导演没有拍这一段。不过在影片结尾,我们可以看到地下城有一群“红卫兵”打扮的示威人群,高喊着“我们要阳光”的口号,算是略微提了一下原著这段剧情,也许影片拍续集(如果有)会把这段补上。其实原著这段给读者的震撼不亚于逃离木星,而且像大刘这种经常登上C站(CCTV)的作者,个人推测他的作品也许会比较容易过审,毕竟中国太需要一些像样的国产科幻片了,明明我们的航天实力已经不俗了,却还有观众会觉得中国人出现在科幻片里有一种“违和感”,这就是“文化侵略”带来的后遗症啊同志们。最后说一下影片的价值观,出于种种原因,爱国营销也好,宣扬主旋律也好,战狼PTSD患者们在《流浪地球》宣传期就开始各种喷,其实看完这部影片,我倒没觉得这个片子多么意淫之类的。好莱坞的那些大片自然不必多说,美国人拍的片子通常是美国人拯救世界,轮到中国人拍电影了,主角都是中国人也没啥不对的,何况影片也提到了全体人类共同协作的情节,更何况我们也没舔着脸让联合政府的官员说中文。不过既然中国人拍电影了,还让全世界讲英语就有点说不过去,那就只好让毛子队友来撑撑场面啦。影片宣传的是吴京特别出演,其实看完整部影片,发现吴京的戏份也不少,而且都还挺重要的,算个男二男三都不过分。出钱又出力,帮中国电影人拍出了一部好作品,我觉得吴京还是功不可没的,因为我是发自肺腑的希望中国多拍一些好电影。《流浪地球》在国内的票房成功是板上钉钉了,我更期望的是本片在海外市场也取得较好的票房成绩,因为即使和国外同行比较,本片也绝对拿得出手。
回复 张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