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程琳 : 我的高中附近,有一家当地小型的专科学校,因此偶尔能碰见外地的大学生。我至今仍然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早晨,路上行人没有几个,但是远远的几个男生嬉闹的声音,一口京片子:“你干嘛,赶紧给我还来,听到没有”。北京人,嘴上再混不吝,内里都是踏实的。京圈其本质上是个很模糊的存在,圈子里的核心人物,按照脉络梳理梳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拨,一拨围绕着90年代的作家和文艺工作者周围。其二就以赵宝刚、郑晓龙这种在体制内的文艺创作者。两条脉络时而平行,时而交错。比如《编辑部的故事》,作家导演,赵宝刚导演赵宝刚的第一部单挑导演的现实主义电视剧《过把瘾》,编剧和原作都来京城著名作家。京圈的气质很独特,这一干人,拥有50、60年代中国人最激荡的青春,见识过最激烈的冲突。京圈的影视作品,大体又能分成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派,但其中精神内核,总能找到共通之处。比如叶京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佟大为演的方言 跟 《奋斗》里的陆涛,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外表玩世不恭,众人皆醉我独醒,感情上举棋不定,三心二意,过的极其拧巴,又靠着拧巴,感慨青春。京圈的文艺工作者,年到中年,一部分人似乎陷入巨大的虚无,捣鼓出《非常勿扰》这种中年男性的爱情最后的回光电影。赵宝刚则走向了虚无的反面,试图在现实主义里找浪漫,接连拍了《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都是品质过硬的8点档电视剧。流畅,好看。家庭一起观看,尤佳。《青春斗》是赵宝刚64岁拍的作品。如果不是看演职员表,我是不相信这个本子是一位50后生人的作品的。太真实,感觉就像是身边发生的一样。大学校园,不是《流星花园》里的艾利斯顿商学院。学生不是在餐厅,而是在食堂吃饭。宿舍是4人间,不是公寓,而是需要靠自己去楼下打热水,去集体澡堂洗澡的。各个角色,不论男女,都不是整容脸,不过分漂亮,帅气。说是自己的同学,也可信。但是细看,都是盘顺条亮。仅就这一点,就秒杀现在的大光圈,虚化背景纯爱校园剧。剧情的人设,有当代年轻人的印记,也有赵宝刚作品里年轻人的内核。每个人物各不相同,同时又在朝着一个大主题:真诚的奋斗,不断在社会中挣扎。向真:女主角,历史系,聪明,嘴皮子溜。向真,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妈妈泼辣,讲道理。爸爸温柔,爱女儿。在大学四年里,有一个虽然会斗嘴,但是互相认定了对方的男朋友。男朋友也是计算机系的高才生,还是富二代。一切都很完美。除了在大学毕业前,她的男朋友突然失踪。向真的问题其实说白了个人问题,而赵宝刚所有的剧集里面,主角的问题,都是个人的问题。外界环境似乎都是沉没在个人之下的情节导火索。这是一种化繁就简的办法,个人最终通过与外界和解的方式,与自己和解。影影绰绰间,我们仍然能看到京圈青春片里,巨大的自我,和自信。钱贝贝如果向真是赵宝刚画出的当代年轻人的精神世界,那么钱贝贝就是赵宝刚看到的在物质充足的年代下成长起来的新人类。他们自视甚高,但是心地善良。容易被外界因素迷住了眼睛,却难以发现真爱。正因为内心的软弱,钱贝贝在剧里,也是受到磋磨最大的一位,但是交上一个有强迫症和暴力倾向的男友,为了和她在一起,活活的关了钱贝贝七天。虽然夸张,但是这种男士在生活里,还真的常见。他们自私到了极点,打着爱的幌子,做伤害他人的事情。说实话,我很喜欢钱贝贝这一par的,她更像是我们普通人家被保护得太好的孩子,看她的经历,能让我们多长个心眼。丁兰京圈的青春剧里,永远不缺一个自立聪敏上进,但是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女主角。哲学系三年第一,最后一年考了第二,还是因为第二名的男生暗恋她,为了引起她注意,而奋力考到的结果。丁兰,有一个奇葩的母亲。希望把儿女绑在身边,习惯于用上一代的价值观来要求下一代。她这一par代表家庭矛盾。套用现在的流行语,叫做原生家庭。于慧于慧,只要事业,不要爱情。爱情在于慧这里都是可有可无,是事业的点缀品。帅气极了。她的性格和原来的年轻人,纠结于事业、爱情里打转的精神世界不同,当代年轻人直奔主题,放弃的干脆,丝毫不纠结。于慧要找的,更是她精神和事业上的良师益友。所以她一路走来虽然看起来磕磕绊绊,开公司失败,写剧本失败,最后不得不当一个上班族,但是剧里所有的人,都在期盼她的成功。嗯,她是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B点是什么的人。当代年轻人的青春,和10年前是不太一样的。上一波年轻人,过的比较纠结,不知道是去做大众眼中要求的样子,还是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所以他们总有很多左右为难虽然,赵宝刚老师还是给主人公们起了 真、慧、兰这样的70年代名字,但是赵老师抓住了当代年轻人最核心的内核—— 敢想敢做。失恋了,就正大光明的赖在家里,打麻将。创业失败了,躲起来几天,收拾好自己,再来面对。丝毫不担心别人说自己没有担当。男朋友要去深圳创业,也一头扎进南方,做起了自己并不是很擅长的销售。内核还是在社会上挣扎和奋斗,但是却少了很多个人向的弯弯绕绕。”
回复 柳真: 这部《男人资源站综合》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拍的影片。没看过电影,早已知晓“玩泥巴”的套路。拜星爷的《家有喜事》所知。本来想在陌生的城市,打开窗,看着窗外人来人往,看着影片缠缠绵绵。谁知道在外走了一天,到屋子里倒头就睡,根本就没时间可看。还好没看,不然当时住隔壁的人以为我看得是什么喜剧片。因为我实在被里面的灵媒笑惨了。哈哈哈,看到这段真的被笑得不行。厕所里传来我爽朗的笑声....这个影片还是很可爱又单纯的啦。本以为是会空难。谁知道竟然是因为钱而发生的剧情。因为钱,男主死了,因为钱,坏人死了。因为钱,灵媒好好笑.坏人死后都会被黑幽灵抓走啦,好人就会发着光上天堂。非黑即白的叙事方式也挺可爱就是。要是这片少了灵媒感觉就剩下两颗星了...啊。我真喜欢这黑妞啊。哈哈哈拿到支票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给我姐妹买栋房子!(我也是!)还没捂热就被劝说要捐给教堂。钱呐钱呐!!四百万耶!!!不算1990年的美金了。就是现在,折合人民币也是两千七百多万啊!!!!!!啊啊啊啊!!凡事能想到钱,其实就不会太悲啦。人间需要钱呐钱呐。美女也很重要...男主忽略不计....
回复 初初瑞雪 : 放下“as happy as any man who had ever lived”的时候,我说了一个词,bullshit。这本书是保罗。奥斯特的羞耻,简直可以把他逼去自杀。奥斯特最擅长的是什么?置于死地而后生。而这本长达300页的废话,前半根本没死透,后半也完全没活过来。勉强算是死过的人有四个,大叔nathan,侄子tom,侄女aurora,以及书店老板harry。大叔除了癌症之外,基本算是自己mess up了自己的生活,属于悔过自新型。harry是个冒险家,出狱后开了个书店,但根本对原本的我还是眷恋,属于贼心不死型。aurora遇人不淑,被极端宗教化的老公精神控制,属于等人救赎型。最有意思的是tom,放弃了名校教授的前途来纽约开出租,比较符合以往奥斯特书中的巨大转折型。结果呢,结果呢?原来只有自由派中产生活才是人的生活啊。tom接手了书店,和来自vermont的坚强女人结了婚,过起了每日看秀的纽约都市生活。nathan反正从来也不缺钱花,和女儿修复了关系,还找到了老伴儿,最神奇的当然是连heart attack都躲过了。aurora和艺术家美女搞起了同性恋,从此逍遥快活。唯一只有harry,死在对爱情对世界的绝望之中,可是却直接导致了tom的所谓复活(突然间就变中产了)。奥斯特最动人的是什么?是描写那些绝望的如灰烬一样的生命,然后缓慢地点亮一丁点儿的火花。那才是真正的温暖!所以nathan对女招待的感情,tom对美丽母亲的感情,才算是有些动人。然后奥斯特写累了,笔锋一转,开始drama。从天而降的10岁女孩自此揭开了大话连篇,除了rufus在harry葬礼上的易装秀,没有一个情节的推动可以轻微地打动我。或许奥斯特根本就不曾对马克思主义有任何同情,他过往的那些主人公,不外乎都是死里逃生莫名其妙就衣食无忧。本来我想,也许衣食无忧才能够创造只为自己活下去的极端情境。可是这本书里面的那些人,根本也不想死,也丝毫没活出另外一个我来。我猜想我可以写一本奥斯特式的小说,是关于一个世界闻名的作家。58岁的他写了一本毁灭自己的小说,而他,还是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