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王菲 : 设定90分,本来想给满分的,不过细思无非是将“全面回忆”中的2个世界折叠,异世界变得可见,重力反转的梗得到最大化,于是有了更多的视觉可能。选角90分(角色名真的弱爆了,弱爆了!亚当夏娃什么的,擦= =)。画面100分。作为科幻片,践踏观众的智商绝对是大忌。既然你设定了双重引力,那么处处都应符合这个设定,事实是为了视觉/剧情需要不时都会违背这个定律。譬如电影刚开始,女主怎么能在反转界限以下倒挂着跟男主谈情说爱呢?(同样的错误,比比皆是)我想很多人都想看人们突破界限时会怎样,女主来到异世界的瞬间不是应该掉下来吗?男主去面试的时候,他椅子是如何从down below转到upside的?OK,突然意识到我可能错过了什么对设定的解释。双重引力是植根于物质层面的,来自down below的人或物质,即便你去了upside也仍受down below的引力控制,茅塞顿开~But, 若是这样的话燃烧的不只是铁块吧,整个亚当都应该燃烧好吗?亚当吃下去的石榴不是也会一粒一粒的再飞出来?无数的bug极度影响观影情绪。于是我一直都在等那句“I'm pregnant” what? 正如亚当所说"I cann't believe it. hehehhehe~"然后夏娃说,因为怀孕所以不会燃烧了,呵呵呵何,你妹,居然就结束了”
回复 杨俊毅: 这部《伊犁甸视频人入口2022》
回复 洪天明 : 今年春节档的电影,讲道理,应该是最近几年品质最高的一年了。周星驰、韩寒、宁浩、成龙和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五部大乱斗。而《疯狂的外星人》因为宁浩、黄渤,徐峥、沈腾,基本上已经被锁定“必观”之一了。好笑当然是好笑的。但是,除了感到“好嗨哟”之外,但是只要回顾一下宁浩的作品,宁浩的荒诞剧背后,既有统一的视角,也不难看出宁浩这么多年对现实反思的成长轨迹。黄渤在片子里演的耍猴人,叫做耿浩。而耿浩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疯狂的赛车》,也是黄渤演的,演一个丧气的赛车手。第二次出现,是在《心花路放》里。在那部剧里,耿浩是一个和妻子离婚,事业不顺的中年都市卢瑟。依靠公路,出走来治愈自己。而《疯狂的外星人》里,耍猴人耿浩更接近于江湖艺人,社会地位似乎比都市卢瑟低,但是两人的中年困境似乎都不相上下。白领耿浩,遭遇中年情感、事业危机。耍猴人耿浩,在努力获得身份认同。当被称作是“耍猴的”的时候,他在影片开始是感到受到了侮辱,因为这个称号,不仅驯服了外星人,还解救了和沈腾遇到的危机,而又对这个身份无比自豪。同名用三次,在宁浩的导演里只有“耿浩”一个,可能是导演偷懒,但是三个耿浩,几乎囊括了所有中年人遇到的各种危机:感情、事业、身份认同。外星人通常的形象是大眼睛,细胳膊细腿,这种对外星人的想象,在宁浩看来,这种外星人和猴儿产生了奇妙的形象重叠正是这个设定,奠定了后面一切误解的来源:黄渤和沈腾把外星人当做特殊种类的猴,加以训练,然后才会阴错阳差,与C国特工队发生了冲突。电影里,外星人的神力不像是氪星人,天生神力。它们的肉体虚弱,反而需要外界力量的加持才能在地球上大显神威。头箍、猴子,暗喻孙悟空没错了,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到。但是孙悟空的金箍是为了限制他的能力,而外星人的头箍则是扩大自己的能力。这种化用,也可以是导演把神话科幻化的一个演绎了。碳基的肉身总是不堪一击,使用外界工具辅助,才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但是宁浩又似乎永远在嘲笑这种先进的工具,反而对朴实的劳动人民的直白的简单的处理方式更加欣赏。所以《疯狂的石头》里,香港专业大盗使用工具,最后没有斗过缺斤少两的商贩,而《疯狂的外星人》里,头箍非常容易丢失,最后外星人也不得不屈服于黄渤的鞭子。可以说,宁浩,一直以来对于装模作样的先进工具,带有怀疑态度。而黄渤在《疯狂的石头》里,一再强调的“一锤子下去”,可能是宁浩看来更直接的方式。C国指的是哪个国家不言而喻。最后甚至都出现了一个红脖子,金色头发的总统。他们有精良的武器,训练有素的队伍,但是却被黄渤和沈腾扮演的小人物,来回耍,丝毫没有占到一点便宜。C国队伍在电影里,与睿智,精英,丝毫不沾边,反而是片面的,莽撞的,愚蠢的。这让我想起了大学时候看到的一部电影: ★★★★☆7.72004 / 美国 德国 / 喜剧 动作 动画 / 崔·帕克 / 崔·帕克 马特·斯通片子是木偶戏,但是一开场,美国大兵拯救巴黎,却把巴黎炸烂的戏码,和宁浩片子里的C国特工有异曲同工之妙。宁浩用一种文科生洞悉一切的眼光在嘲笑理科生。很质朴,很隐蔽,但是刚好能骚到大家的痒处。这似乎中国近代100多年的母题之一了。嘲笑高精尖装腔作势的作品,外国也有。但是拿土炮与高精尖对比,只有中国才有类似的文化土壤如果你看电影,会发现,外星人和地球人的和解得有些快。最后外星人靠着酒劲儿,和沈腾推杯换盏之后,说:”都在酒里了”,然后带着百粮魂,就飞走了。结束的有些突然。矛盾没有解决,但是外星人竟然愿意放下。这是宁浩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在《疯狂的石头》里,玉的回归,也是意外。《心花路放》里,最后耿浩其实也没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和自己和解。宁浩看待世界的方式,有些悲观,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些丧。但是解决的方式,又很豁达,向前看,放过自己。嗯,一种实用主义的智慧。主演里有徐峥,但是我们熟悉的徐峥最后出现了半分钟。半分钟的戏份,也能是主角???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没错,你看到的外星人,就是徐峥的演出。这恐怕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暗梗了吧。宁浩以《疯狂的石头》出道,大众把它当成喜剧片,但是宁浩却认为自己在拍荒诞片。荒诞片和喜剧片的区别在于,荒诞片解构一切,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但是比较不碰巧的是,荒诞片通常用了喜剧的外壳来表现严肃的命题。宁浩所有的片子,主人公都是小人物,他们面对的问题,都不是自己能力可解决的,最后在命运安排下,硬是要粉墨登场,依靠自我和解或者天降金手指,而获得解脱,回归生活。这是就宁浩所有喜剧片里,存在的那么一点蛋蛋的忧伤的来源吧。欢迎围观,关注我。有营养,有趣,不定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