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华晨宇 : 脱掉的军装,抹不去的血性文/林间的猴子从《功夫小子闯情关》、《太极宗师》,到因汶川地震时被救灾的解放军感动,决定以军人为题材拍摄的《战狼》、《战狼2》,吴京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编剧兼主演的华丽转身。然而准确地说,《战狼2》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军旅题材----在《战狼2》的初始,主人公冷锋就入狱并被开除军籍。而军人的定义,却正是由这位已然不是军人的特殊军人诠释到了极致:离开的军营、脱去的军装、卸掉的领花,始终不变的,是那份作为军人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与血性。《战狼2》将故事的场景选在了贫瘠的非洲大地,那里一些国家的政治局势之混乱动荡是国人难以想象的,反政府武装红巾军带领雇佣军推翻了政府,其首领又被雇佣军凶残、毫无人性的首领“老爹”杀死,短短几天,政权三度易手。然而,在得知陈博士的医疗小组和华资工厂身处战乱、瘟疫肆虐的险境时,本已上了中国撤侨的军舰,即将回国的冷锋却依然以原特种兵的身份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独自前往救人。时间紧迫,要以一己之力带出全部中国工人,难度可想而知。显然,作为大反派的“老爹”绝对是冷锋的劲敌。他在钱老板口中,是“中东一带实力最强的雇佣兵”。而我却始终觉得,真正能够衬托冷锋的并非这位身手与冷锋不相上下的“老爹”,而是冷锋的临时搭档之一,富二代卓哥。作为一个铁杆军迷,不甘心一辈子被父亲庇佑的卓哥来到非洲管理家族工厂,他虽然一身野战军装,在工厂内配了18杆AK,30枚79式手雷,面对真正的战斗,在生死之间,却流露出了真实的怯懦和无力,说到底,他只是个熊孩子。随着“没人让着你”的战争的打响,卓哥也逐渐变成一个真正的男人,在冷锋感染瘟疫即将被赶走时他大声抗议,面对国人深陷危险,他勇于站出来奔赴战场。可以说,这个是一个在故事中有成长的丰满人物。虽然是异国作战,但《战狼2》其实是有后援的,这后援还不是哪个人,或是哪支特种部队,而是我们大国崛起的硬实力。在冷锋初次与“老爹”交手,几乎败局已定之时,“老爹”却收到了雇主红巾军首领的退兵信号,事后得知,红巾军首领为了在取得政权后得到中国的承认,坚持不杀中国人;第二次交手,依然是身处劣势,却等来中国舰队的炮火援助;而在冷锋终于击败了“老爹”,带着工人们赶往安全区时,他一路挥动国旗,反政府武装统统放行。我知道,这些情节有人叫它“主旋律”,然而殊不知的是,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沿途四百多公里,各路反政府武装设卡共三十多个,却无一例外地为一千多个中国工人放行。而在2015年的也门,当中国派出军舰撤侨时,美国大使馆已经闭馆了。没有什么是空穴来风,事实胜于一切语言。作为一部优秀的电影,除了主演吴京的表现可圈可点外,不得不提的还有出演钱老板的相声演员于谦。片中他的镜头虽少,却极精。他坑蒙拐骗,自豪地说出自己已经不是中国人了。而在面临危难时,他第一个想到的避难场所却是中国大使馆;他坑了冷锋的钱,却在冷锋带着干儿子Tundu遇到危险时主动提供帮助。一副市侩商人的形象活灵活现。再加上迷信美国特种兵却吃瘪的美国医生Rachel和Tundu小朋友,很多搞笑镜头也为剧情增色不少。这个暑期,《战狼2》绝对是一大惊喜。”
回复 漂亮: 这部《快猫在线观看入口》其实,对于这部影片,我是不太喜欢,虽然他各方面都很好,结尾也说了现实才是一切的基础,但是我还是觉得会有误导的可能,例如辨别能力弱的小孩子,他大概就只能看到游戏多好玩,而看不到游戏的不好,大概应该限制观影人群的年龄吧。
回复 刘丹 : 伤短,因为刀锋太利、出刀太快。狠狠地一刀下去,迅速收回,血都不及流出来,痛都不及涌上大脑,只有一点痒。过一阵子,连伤口都不见了。连自己都不知道,伤有多深。很古龙的伤,但并不致命,还要继续活着。这九个故事里只有小世界,男女、孩子、狗、邻居、高速路和旧汽车。小世界里不缺大事件,发现背叛的真相,突如其来的丧子之痛,没有预谋的屠杀。生命一如既往地展示着它如中彩般地随机性荒谬,除此之外,carver的故事还别具一种尘土飞扬的脏感,让人渴望一次彻底的涤净。可是他的故事从不以涤净结局,你能看见的前方依然是尘土飞扬。wiki总是对的,对,carver的确像海明威的,也像写套中人的契可夫,卡夫卡,或许吧。但是carver有一种特别的美国感,很像南加州的城市郊区,车水马龙却廖无人烟(altman改编的同名电影,地点从太平洋北岸搬去了南加)。carver的美国,不是纽约好莱坞的美国,而是荒袤的无处发泄的美国。有一种接近死亡本能的残酷,因为原始所以强大。这种残酷不是那一个两个让人太阳穴抽搐的句子,而是以一个故事的全部出现。当你停在最后一个单词的时候,牛仔片里的夏日正午,或者公路片的尘土飞扬,严严实实地笼罩过来。从东到西,从北到南。整个加州,有一种奇特的后现代感。夕阳里的高架桥,仿佛通向最黑暗的城市。远处耸立的大厦,又像是闪耀的废墟。还在典型的美国小镇里行着,一转弯,就是欧式的绿色植物环绕的五彩房子。当年disney选在加州建一个想象的王国,是否也渴望着看到太阳从摩天轮后面落下,仿佛所有的真实都只是我们如梦人生的幕布?[后记]看完书不久就在隔壁的pegasus发现了纽约客的07冬季小说专辑的封面上印着他的名字。买回家一看,讲的是他和他的编辑之间的恩怨。据说作者与编者之间的关系就和怨侣一样痛并快乐着。爱看八卦的我兴奋了,读着carver的成名作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的完整本beginners,充分地依据我对carver的理解来想象如果我是编辑lish该怎么改。但凡长过我这篇文里的句子删掉,什么隔壁新餐馆取名library删掉,盯着后院黄昏里的细草随风删掉,我觉得我似乎开始同情lish了,这个完整本的确有点啰嗦和Kitsch。然后我跑过去看网站上的对照版本,前面6页我看得洋洋自得,从第7页开始,我下巴掉了。删啊,那是整页整页的删啊,删的都是我心有戚戚的段落啊,删到这个故事的结尾让人想哭都哭不出来啊。链接在此:我没有资格评论版本的好坏,可是我觉得lish牛在对carver的经历和行文风格做了完美的想象。在完美的想象里,一个30岁前在贫民窟生存的男人突然拿起了笔,他一边酗酒一边写作,他写出来的东西会是什么样子?怎么会是小资或者中产的样子?怎么会是传教士的样子?怎么会是人文主义者的样子?怎么会停留在一片平静的远方呢?我不得不说,lish的删改让结尾的尘土飞扬感浓厚到了窒息的地步。这次跨年的阅读经验让我想问很多问题。那么08年,就以提问开始吧。完美都是误会吧?细节的确会扼杀美吧?文学世界和爵士乐世界或者某些liberal arts college的英文系一样越变越niche了吧?。